农村种养致富网

重庆云阳县刘兴春养殖芦花鸡900多只纯利润2万多元

盛夏,太阳火辣辣的,把大地烤得热乎乎的,行走在重庆云阳县石门乡石门社区的乡间小路上,那青山翠林,乡村美景让我们忘记了疲劳,偶尔吹来一阵山风,感觉特别惬意。绕过一片松林,驻足站在垭口处,只听到“ 咯、咯”的鸡鸣叫,鸡叫声划破了山村的宁静。走进农家房屋,园子里的一群群芦花鸡,在丛林中奔来跑去,看得眼花缭乱。
 
重庆云阳县刘兴春山上养殖900多只芦花鸡纯利润2万多元
 
   养鸡王成脱贫致富典范
 
  “我饲养的芦花鸡每天喂两次,早上8点喂青草和玉米,然后让鸡到山上放养,下午4点再喂一次。”主人刘兴春说。
 
  刘兴春是石门社区人,今年47岁了,别看他老实憨厚,在他身上却有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2014年, 刘兴春村里被评为贫困户,这两年,通过1212引导、产业扶持,他饲养芦花鸡,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
 
 
  外出打工 家庭开支入不敷出
 
  “如果踏实干,再好的政策也不能脱贫致富。”刘兴春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1995年,刘兴春去广东、北京、河南等地打工,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在建筑工地上干些体力活,每月扣除房租、水电及生活开销,兜儿里的钱也只有1000多元。
 
  “三个孩子渐渐长大,开支也大了,看着一家人的生活很难维持走,我心里很是焦愁。”刘兴春说。
 
  2013年,刘兴春毅然决定回家,一方面照顾家人和孩子,另一方面在家乡做点小生意,或者打临工,维持家庭生活。尽管一年忙到头,可家庭开支还是入不敷出。
 
  养鸡王成脱贫致富典范
 
  刘兴春看着看着家里的老老少少,坐卧不安,他为一个读大学,一个中学,一个读小学的子女焦头烂额。三个孩子一年开支需要6万元,钱从何来?
 
  “做什么?怎么做?”一个47岁汉子,刘兴春反复琢磨。可每想到一个项目,都因自己无技术,无资金而放弃。
 
  刘兴春把苦恼埋在心里,但他的“犟”劲没有改变,一直想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出路。
 
 
  饲养芦花鸡 年入6万元
 
 
  一个偶然机会,他与一同在河南打工的工友田本新见了面,闲聊中,他了解到田本新正利用山地养殖芦花鸡,市场供不应求。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随即,刘兴春便去田本新家考察,田本新也慷慨,愿意为刘兴春进行技术指导和提供鸡苗。
 
  “老就老了,还折腾啥子,那些养猪、养羊、养牛,有几个能赚到钱的?”妻子魏晓安劝刘兴春,“我们既没资金,又不懂技术,守住一亩三分地才是根本啊!”
 
  刘兴春没有灰心,耐心说服妻子,背着包包去了田本新家,跟他一起学养鸡技术。
 
  刘兴春回家后,还走访了多家养殖户,讨教了一些经验。
 
  刘兴春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养殖芦花鸡,他把想法告诉了驻村工作队和社区干部,驻村干部和社区干部帮助他制定了项目规划,并为他申请微型企业以及小额贷款,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2015年5月,刘兴春东拼西凑几千块钱,在田本新那里引进芦花鸡1500只。
 
  他还利用自己房前屋后及周边的20余亩山林,建起了自己的养鸡场。
 
  “鸡怕冷是从脚开始的。”刘兴春说,在田本新那里买的1500多只鸡苗,只成活了900多只,刘兴春找到了原因。
 
  “光靠上面升温还不行,还得在鸡场里面安装地暖,保持鸡苗生长温度。”刘兴春说。
 
  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喂养,当年年底,900多只鸡被全部销售出去了,收入6万多元,出去成本,纯利润有2万多元。
 
  尝到了养殖的甜头,刘兴春随即扩大养殖规模。建立滚动出栏机制,保持存栏4000只左右,年出栏、补栏3次,每次出栏2000余只,年出栏6000余只。
 
  为更大程度节省成本,保证芦花鸡品质,刘兴春夫妇将所有的田地种上玉米,间种蔬菜,同时,还与石门乡发展高山蔬菜种植的金酝农业有限公司签订非成品蔬菜采购协议,作为芦花鸡饲料,饲料来源又得到了充分保障。
 
 
  带动乡亲养鸡 全部线上销售
 
 
  刘兴春养殖芦花鸡已经起步,可他没有忘记社区里的其他贫困户。在社区党员固定活动日上,他主动分享了散养芦花鸡的养殖经验,并免费为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药物治疗、防疫等,多次带领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到自己的鸡场参观学习,协助他们规划养殖场,并对困难户实行代购鸡苗、代销产品,指导他们防疫,带动贫困户一同发展。
 
  在他的带动下,石门社区的柯发成现存栏芦花鸡1000多只,罗清明存栏200多只,王洪全存栏100多只。目前,该社区已20家农户在养殖芦花鸡。
 
  刘兴春的芦花鸡主要供向奉节、巫山县几个农贸市场及景区销售,市场前景好,得到了食客的认可。
 
  为更大程度提升经济效益,刘兴春积极探索农村电商销售渠道。将自己的芦花鸡产品挂到石门乡生态农业馆进行销售。采用活禽宰杀、真空包装发货的方式送到客户手中。
 
  今年,刘兴春在农村电商平台销售芦花鸡300多只,鸡蛋1000余斤,销售额5万余元;同时,他与杭州小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网上销售合同,全部产品均可实现网上销售,解决了销售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