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养致富网

站内搜索

种植项目:农村种植致富好项目-种植竹荪

怎样种竹荪?种竹荪赚钱吗?农村创业致富网(www.nccyzf.com)收集整理了竹荪种植致富案例供大家参考。竹荪又名竹笙、竹参,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福建长汀:竹荪带来百姓富

7月14日,福建长汀县古城镇下增村村主任彭大清,载着20箱200斤刚采摘的鲜竹荪到烤房烘烤。他说,今年种了5亩竹荪,第一批销售了500斤干竹荪,卖了5万元。

古城镇竹林资源丰富,仅下增村的竹山面积就9000多亩。过去,靠山吃山,下增村民砍阔叶林,种植香菇10多万袋,既破坏山林,又污染环境。近年,镇里引导村民转变生产方式,开发竹荪种植,并请来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传授竹荪栽培技术。彭大清去年利用村里竹制品厂废弃的竹屑,试种2.5亩竹荪,纯收入3.8万元。今年在他的带动下,下增村发展竹荪种植户20户,种植竹荪60亩。该村党支书王学荣说,种植竹荪好处多,一是保护了山林资源,二是竹制品厂竹屑变废为宝,种一亩竹荪要7吨左右竹屑,60亩就要420吨竹屑,过去当柴火烧的竹屑,现在一吨能卖190元。三是增加收入,种植一亩竹荪,纯收入达1.2万元,真正带来“百姓富、生态美”。68岁的贫困户刘维祥,过去没什么致富门路,今年党员结对帮扶中在彭大清的帮助下,种植了1.5亩竹荪,目前已收入1万多元,他说,过去从没有收入到这么多钱。

彭大清说,现在筹备竹荪农民合作社,申请竹荪商标,明年再发展竹荪种植户15户,面积达到100亩以上。

贵州织金:“红托竹荪” 撑起一片天 

贵州省织金县桂果镇红托竹荪基地,立足于高端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新法种植,工厂化立体栽培的竹荪每层将达到3万平米,种植面积45亩。通过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园区”的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创新种植促发展。走进大棚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地上竟然是一层厚厚的水泥地板,这里完全就像一个大超市,有序地摆放着一列列“货架”,“货架”一共三层,每一层又分成几格,每格放置着两筐已经栽好的竹荪。立体化栽种,不仅能避免直接在地里栽种竹荪造成对土地的污染,还可以把种植面积扩大3倍、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能达到基地不动、长期种植、长期收益的目的。

促进就业展风貌。“以前我们种包谷时只能勉强糊口,现在土地流转给公司,1亩地每年能得700斤大米的钱,在这里做这些轻巧的活路,一天能挣70块钱,做得多的个把月能挣2000多块呢!”绮陌村年近六旬的老人耿忠芬话后笑得合不拢嘴。当地村民已经在基地就业的有120余人、每天有400多群众来这里做工、光是专门种植竹荪的就有160多人。下一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后,估计可辐射带动周边500户农户开展竹荪种植、拉动竹荪种植各环节配套服务人员3000人以上就业、总共帮扶人口达5000人以上。

凸显模式挣票子。基地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园区”的模式进行运作,将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基地提供的技术和设备设施实施种植、加工和包装后集中对外销售。基地现已成立了2个合作社,县工商联划拨资金对合作社进行帮扶,农户以出资、土地、栽培材料、劳动力按比例加入专业合作社,现在就有20多名当地农民就加入了竹荪种植专业合作社。

据初步测算,今年基地投产后,可年产干品竹荪30吨,按现行市场价每吨50万元,每年可售150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887万元,专业合作社年可获利613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可拉动投资500万元以上,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日趋明显。

福建将乐:冬瓜套种竹荪效益高 

8月16日,在将乐县水南镇乾滩村旁的一块冬瓜地里,藤蔓爬满了瓜架,大小不一的冬瓜、葫瓜错落有致地挂在架上。瓜架下的田里,一畦畦地里长着不少的竹荪,村民汤求旺和家人正忙着采收成熟的竹荪。

今年初,将乐县水南镇乾滩村农民汤求旺,在县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在自家的2亩多的冬瓜、葫瓜地里首次套种竹荪,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汤求旺告诉我们:这个做法很好,有冬瓜、有竹荪又有葫瓜的立体化生产,这个土地利用起来不会浪费,对我们生产也有好处,收入也有了增加。我们竹荪采完了,还有冬瓜、葫瓜。

据老汤介绍,套种的竹荪亩产量能达到95公斤左右,而冬瓜、葫瓜的产量也能得到保证,这样单块地的利用效益就提高了。

福建顺昌高允旺:从“土专家”到“竹荪种植技术”第一人

11月8日,听说顺昌竹荪专家高允旺要来授课,浦城不少竹荪种植户早早赶到了培训会场。从竹荪种植注意事项到最新技术林下竹荪的种植技巧,台上老师讲得细致,底下村民听得认真。

扎根山区基层31年,研发利用竹屑替代木屑生态栽培竹荪新技术;起草制订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率先研发林下栽培竹荪获得成功;获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农技协工作者等荣誉……高允旺在全国竹荪种植户心中都鼎鼎大名。

高允旺原是大历镇经管站的农业经济师。2001年,他开始在自家田地里试种竹荪,经过不断学习和自主创新,总结归纳出“三增大、建堆发酵”竹荪高产栽培技术,创下了亩产100公斤的高产纪录。

由于成功地破解了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菇农们一传十,十传百,引起省内外同行的共鸣,纷纷来人取经或来函索取技术资料。为了方便农民们的咨询,高允旺利用圩日的上午作为固定服务日,开设“科普产销超市”,既不误农时,又方便了农户。

如今,半路出道的土专家,已成为拥有竹荪栽培核心技术第一人。他参与了编撰《中国食药用菌学》竹荪品种章节,撰写的《农林下脚料栽培竹荪致富》,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致富典型示范丛书,他还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顺昌县竹荪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由于竹荪栽培产量高、价格好、有钱赚,不仅带动顺昌县农民朋友致富,还辐射到周边。近年来,高允旺还到邵武、尤溪乃至江西、浙江等地传授竹荪栽培技术,足迹遍布5个省、8个地区、15个县市。

过去靠竹荪种植富了许多村民,如今随着多年的种植,大田竹荪的产量越来越低,种竹荪的村民越来越少,制约了竹荪产业的发展。虽说顺昌县山多,但为了保护生态,林子也不能砍。如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呢?要让村民实现不砍树亦致富,只好在树林底下打算盘了。

原来竹荪属于野生食用菌,经过人工驯化,野生变家种。现在能否又将竹荪从大田“搬”到林下栽培呢?2012年,他开始在杉木林下套种竹荪的试验,试种了60多平方米,由于光线太暗、土质没选好,结果产量不高,但它们个头大、肉厚、品质高,这给了他希望。2013年,高允旺再次试验,示范地里的竹荪从6月份开始采摘,可采2-3批,亩产量41.5公斤,产值1.2万元。今年辐射带动各地种植100多亩,林下培养竹荪成功,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也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

脚踩在田埂上,眼睛盯在市场上,好技术传给村民们,竹荪飘香了,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了。高允旺借助小小一朵竹荪,带着村民向“百姓富”与“生态美”迈进。

福建南靖:深山里的舌尖美味——竹荪,带农转产致富 

8月23日上午,秋高气爽。在南靖县南坑镇北坑村的林下种植示范基地,一片青翠茂密的竹林下,成熟的竹荪已经破土而出,身披洁白的“长裙”宛若翩翩仙子。北坑村村主任赖原龙在技术人员严河南的指导下,采摘成熟的竹荪。

赖原龙在采摘成熟的竹荪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香味浓郁,滋味鲜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严河南说。

“这下试种成功,真是太好了。”看着地上一朵朵形态饱满的竹荪,赖原龙很是兴奋。

赖原龙的兴奋是有缘故的。

为农民转产一路奔波

北坑村是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村,全村4个小组共200多人,有1.2万亩的山林。村民主要以种植麻竹、蜜柚为生,缺乏有效的增收产业,年人均收入仅约3000元,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市级贫困村。

“早些年,村民还能靠养猪和鸡鸭等增加收入。”赖原龙说,“2011年,县城第一饮用水源改为来自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象溪,北坑村位于象溪的上游,一下成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猪不能养了,鸡鸭每户圈养不超过20只。此外,蜜柚也不能再扩种,村民收入一下锐减。”

这事,也成为赖原龙的一大困扰。如何引导村民转产转业,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去年做代村长、今年当选村主任的赖原龙一直在探索。“村民信任我,选我做村主任,带他们富起来就是我的责任。”

“北坑的特点就是山多林密,这个资源一定要利用起来,靠山还是得吃山。”赖原龙说,村里1.2万亩的山林,除去4000多亩在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内和偏远不方便的2000多亩,还有一半左右的林地可以利用起来。

赖原龙说,去年初北坑村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开展了蝉花林下培育实验项目,但由于蝉花要2年多时间才有收获,因此效益一时不能体现。“想致富,还得多条腿走路。”赖原龙积极打探消息,寻找出路。

与“菌中皇后”一见钟情

今年2月,赖原龙在长期从事食用菌种植的朋友严河南处,第一次见识到了竹荪。严河南向他推荐了种植竹荪和灵芝。

“竹荪种植仅需保持湿度,不用添加任何肥料、杀虫剂,属于环保型农业。像北坑村这样有大片竹林的地方正是适宜种植竹荪的天然基地,而且山上的芦 苇、枯枝烂叶和杂木等都可以用来做种竹荪的基料,同时菌丝及菌种残留体也为竹林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能进一步促进竹林的生长。”严河南说,竹荪还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年分春、秋两季种植,两个半月即可收获,采收期达40多天。按一亩地种植300平方米竹荪计算,年均亩产竹荪可达100公斤以上, 亩产值能达到33000元左右,毛算利润在16000元到20000元之间,效益是种植麻竹笋的好几倍。

赖原龙闻之欣喜异常,他决定自己先试试看。3月,在南靖县农业局和福建农林大学张绪章教授的支持下,赖原龙拿出自己的竹林,先试种了2亩的竹荪。两个半月后,第一批竹荪开始收获。看着被称为“菌中皇后”的竹荪破壳而出,赖原龙如获至宝。

试种成功,让赖原龙心里有底了。“下一步,就是发动村民种上秋季这一季竹荪。”赖原龙说,村民看到他试种竹荪获得成功,很多人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来向他取经。

赖原龙说,他已经聘请严河南做北坑村林下种植竹荪和灵芝的技术指导,挂钩北坑村的县农业局也积极帮助村里和县林业部门对接,组织林下种植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到时候竹荪、灵芝、蝉花一起收获,一亩竹林创收4万元不成问题。”信心十足的赖原龙,已经准备好甩开臂膀带领村民大干一场了。

贵州织金县岳军:靠竹荪重头再来的财富  观看视频

曾经因为家里欠债,他远走他乡去收废品赚得第一桶金。因为一个念头,他开始种竹荪。却赔了所有的钱,丢了完整的家。一次煤气中毒后,他甚至就想这样一了百了。他选择重头再来,头破血流也要成功。看贵州织金县的岳军在人生低谷中如何靠种竹荪创业致富。

记者来到岳军的竹荪种植基地,一见面岳军就要给记者一个惊喜。

岳军:应该全是白雪公主里面。

记者:什么?

岳军:白雪公主。

记者:白雪公主在哪儿啊?

岳军:棚里面。

记者:棚里面?那你带我去看看。

岳军:走。昨天冒头的多,今天应该长出来更多。哇。看一下看一下,你看一下。这么漂亮。

记者:啊,这么多啊,有几百株吧。

岳军:今天这个应该有。

记者:你别激动啊你。

岳军:昨天只有几朵,应该有好多株了,我都数不出来了,你看漂亮吧?

记者:真的很漂亮。

岳军:辛辛苦苦半年了,打开这个棚看到有这么多东西在里面,有一种满足感。

被岳军称作白雪公主的,就是竹荪,是一种菌类。岳军大棚里种的又是竹荪里最好的品种清香型红托竹荪,这种竹荪的原产地就在岳军所在的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

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织金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竹荪是真菌皇后。其中只有这个织金竹荪是最贵的一种,品质最好的一种。红托竹荪是个学名,现在海外市场认定的它的商品名就叫织金竹荪,就是以我们织金县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