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养致富网

江苏吴江周伟民稻田养殖水蛭 农田变成聚宝盆

趁着前几日天气晴好,吴江明星产业种养殖中心董事长周伟民加派人手,在一个个黑色塑料盆里种上雪里蕻。 
 
  塑料盆三个一排,整齐地铺在水稻田里,田里已铺好了一张大网,一条长长的沟渠已经筑好,呈S形贯穿田间。 
 
  “每个塑料盆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都是经过科学测算的,再加上留足田埂和管理通道,一亩水稻田正好放4500个盆。”周伟民是远近闻名的水蛭养殖能手,“痴心”养蛭已20多年。在这个水蛭过冬、养殖收官的季节,种雪里蕻显然不是他的唯一目的,再加上如此别出心裁的种植方式,让人心生好奇。 
 
  “现在有稻田蟹、稻田虾,这是我们最新开发的立体种养‘稻田蛭’,通过五位一体的种养模式,相当于在稻田里造了五层楼房,资源利用与亩均产出实现大幅增长。”看着自己的田间“发明”,周伟民一脸兴奋。 
 
  盆景水稻种植,解决稻蛭共养难题申报发明专利 
 
  水蛭,俗称蚂蟥,通常生活在稻田、池塘、河浜,嗜好吸食人畜的血液。同时,水蛭又是名贵中药材原料,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主要治疗“三高”人群和心脑血管疾病。 
 
  水蛭的人工养殖,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周伟民用了20多年逐渐摸清“门道”,给了这些让人“肉麻”的小家伙宠物般的“照料”。
 
  从池塘到水泥池,从钢架箱再到稻田养殖,小家伙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产出效益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周伟民一直在尝试如何实现水蛭的稻田养殖。“野生水蛭过去就是生长在水稻田里的。”周伟民说,水蛭跟水稻就像一对夫妻,相互关心照顾。水稻长高了,能为水蛭提供背光的环境;水蛭在水稻间游走,不仅便于自己顺利蜕皮,还可以帮助水稻根系发棵;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稻包虫、稻青虫,为水蛭提供了食物来源。水稻不仅可以少施或不施农药,水蛭排出的粪便还能给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 
 
  “水蛭养殖要回归自然,就应该放在稻田里。”两年前,周伟民曾尝试水蛭的稻田养殖,养殖过程很顺利,但捕捞却出现问题,水蛭“跑丢”了近九成。前年,他在田边围起了网,但很多水蛭又游向稻田中间,钻到泥土里,依旧做不到“一网打尽”。 
 
  吃了两次亏,但周伟民依旧没有放弃。 
 
  “水蛭生活在水里,而水稻快成熟时则需要干田。只要把这个矛盾解决好,它俩就能和谐共处。”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周伟民想到了一招——盆景水稻:将水稻种在40厘米深的镂空盆里,将盆排列在铺上网的水稻田里。每个盆直径30厘米,正好满足水稻根系的生长要求。等到水稻干田时,盆底保持30厘米水深,正好满足水蛭的生长要求。捕捞水蛭时,将田地的水放干,所有的水蛭就可以一网打尽。 
 
  “如此一来,‘稻蛭共养’问题便迎刃而解。”周伟民说,今年8月,他的这个“一种盆景式水蛭养殖系统及方法”成功申报了“农村 
 
  创新创业实用技术推介”,目前正在申报发明专利。自水蛭养殖以来,他已申报发明专利8项,其中5项获得授权;主持研究的2个项目,列入2014年、2015年国家星火项目。 
 
  田间建起“五层楼”,五位一体成倍放大亩产收益 
 
  盆景水稻、稻蛭共养,不仅解决了困扰周伟民多年的难题,更打开了他高效利用农田的思路。 
 
  “这片稻田,跟别的稻田不一样,是一个‘五层楼’的田间花园。”周伟民所说的“五层楼”就是他的五位一体种养方式:盆景蔬菜、盆景水稻,套养田螺、泥鳅和水蛭。 
 
  在水蛭过冬的季节,盆里种雪里蕻,一盆种一棵,4500个盆至少可以收成9000斤雪菜。清明以后,雪里蕻割掉,开始养螺,螺是水蛭的粮食,一亩稻田放200斤螺蛳、50斤田螺,作为水蛭生长的饲料,也可增加经济效益。 
 
  5月30日,螺蛳已经繁殖,吸附在盆的边上,盆里开始播稻种,每个盆播上10粒左右,稻种发牙、长出秧苗,稻田水位逐步上升,到7月1日,把经过四级精养至七八厘米长的水蛭放养到稻田里。此时,螺已备齐,水蛭有丰富的饲料。再放20斤左右的泥鳅,清理水蛭吃剩的余食。
 
  水稻生长在阳光面,水蛭、螺蛳为边栖动物,吸附在盆边上,一亩水稻田多出了三倍的侧面利用面积,犹如在农田里打造了一个“立体花园”。 
 
  最后算一算经济账:9000斤雪里蕻,收成至少2000元;泥鳅可收成80多斤,收入在6000元左右;成品水蛭可收成80000条,收入在12万元。再看水稻:每个盆布稻种80根,一根水稻可长100粒至120粒稻谷,意味着一个盆可收成1万多粒稻谷。一斤稻谷是2万粒,所以每盆水稻可收成0.4斤至0.5斤稻谷,4500个盆保守估计收成在1800斤左右。 
 
  “五位一体的种养方式,不仅形成了一条田间产业链,让亩产效益成倍放大,对于管理者来说也非常方便。”周伟民说,整个种养过程,投入的盆、网等物料成本仅万元,但使用寿命有四五年。其间,他只要管理好稻田的这条水系就可以,水系一打水,在稻田里呈S型流动,“蚂蟥听水响”,水一动,会带动水蛭的生长,也带动整个水稻的生长。 
 
  十月底,割稻了,也是水蛭捕捞的季节。水一放干,水蛭一条也跑不掉。如此种养方式,让水蛭回归自然,品质也比原来更高了。 
 
  五位一体种养方式的成功,得到了农业农村部专家的认可,让周伟民往全国各地跑的劲头更大了。“过几天去陕西,回来后还要去浙江。”一有空,周伟民就往外跑。“既然承担国家星火计划,作为带头人,应该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周伟民在全国已建起了88个国家星火示范基地。他为全国水蛭人工养殖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科技引领作用,并带动苏州乃至全国各地养殖户一千多户,提供创业和就业岗位超万人,增加效益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