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养致富网

福建永安聂书宁养蜂酿蜂蜜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

聂书宁出生于福建永安市埔岭村,今年42岁,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永安市蜂业协会会长。
 
“温湿度变化直接影响蜜蜂的个体发育、群体活动、蜂群繁殖等,巢群内温度高于或低于子脾适宜温度,蜜蜂就会采取各种解决办法‘调节’……”在埔岭养蜂场里,聂书宁侃起了“养蜂经”。
福建永安聂书宁养蜂酿蜂蜜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
“蜂”助一臂创业路
 
聂书宁1995年从福建汽车厂技工学校毕业,当过车工、糕点师,种过花,卖过农药。打工生活持续了7年后,他决心返乡创业。2002年他在一位爱养蜂的退休领导引导下,爱上养蜂。2003年告别打工岁月,带着师傅送的11个蜂群,踏上养蜂之旅。
 
创业,说易行难。养蜂13年来,聂书宁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大难。
 
刚开始,缺资金,没法发展蜂群。这年6月,他在西洋下洋木材加工厂发现一群蜜蜂,就想“收”回来养,结果被这群蜜蜂叮得体无完肤,后来还是师傅带着蜂框、蜂箱教他“过箱”,才学会把野蜂训养成家蜂。聂书宁边筹钱发展,边学习技术。他参加永安团市委组织的海西创业培训班,并获得5万元无息贷款,还有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创业大门徐徐而开:2004年蜂群20箱、2005年30箱……到2009年达到100个高箱,还创建了永安市首家养蜂合作社,并注册了“嘉露”商标。
 
“迁徙”途中尝甘苦
 
当时,聂书宁养意蜂,每年3月到12月,养蜂人为了追逐花蜜,大约要转场省内外10多个地方,最远到湖北。
 
常年追花逐蜜,2008年至2010年连续3个年头他都是腊月才回家,过完年又出去放蜂了。最艰苦的是2010年,养蜂没有赚到钱,过年前7天才回到家,为了要照看蜜蜂,一家人吃完年夜饭,老婆孩子跟他来到福庄蜂场帐篷里住了一夜。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了。”2010年4月,聂书宁与妻子将6周岁未满的女儿寄养在西洋亲戚家后,又风尘仆仆地赶往漳浦采荔枝蜜去了。时值农忙,亲戚一不留心,正在公路上玩耍的女儿被摩托车撞了。聂书宁与妻子连夜租了一辆车赶回家,蜂场只好委托朋友照看。
 
伺候蜜蜂要格外小心。一次,从永安运蜜蜂到湖北采蜜,原本20多个小时的车程,却整整花了2天时间。原来,他们都是晚上赶路,白天休息,白天,车子下高速公路,给勤劳的蜜蜂放风。
 
放蜂也有不少“磨难”。2008年,聂书宁到安溪放蜂采蜜,当地个别“蜜霸”故意刁难,从互不干涉的10多公里外找上门来向他要钱,后来当地村支书给他解了围:“聂书宁是我亲戚,他每年给我2000元房租费,要不你给,我叫他回家。”到了诏安,“蜜霸”向他直接开口要“占地费”;到了龙海,摩托车被偷盗……
 
磨难重重,家人心疼,都劝他收手。岳父岳母甚至要把一片果园让给他经营管理。
 
聂书宁深感茫然。2010年年底,便试着“改行”,到湖北去买了60头牛,准备贩卖。那年闹雪灾,雪堵了路,看好的生意给丢了。不会做生意,2011年他又到西洋管理了一年果园。一番折腾让他感悟到,养蜂之所以不会赚钱,就是只顾“追花逐蜜”,严重与市场脱接,自己都在给别人做嫁衣裳。
 
行业推进“蜂”浪涌
 
转换思路,聂书宁回到养蜂行业,从2013年起改养中蜂,既可以照顾家人,又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营销上。
 
他卖的天然蜂蜜、蜂王浆、蜂花粉有了名气。创业中,他认识了许多创业导师和创业青年朋友,借助这一商务平台,他把“嘉露”牌蜂产品打入福州市场,合作社也于2013年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他卖的蜂蜜品种也从枇杷蜜、荔枝蜜、龙眼蜜发展到金桔蜜、野桂花蜜、槐花莲花蜜等七八种,副产品有油菜花粉、莲花粉、茶叶花粉等。
 
如今,他还带动周边几十个农户发展养蜂行业,培育了洪田、罗坊以及埔岭、福庄等近10个养蜂基地,通过与外地合作流动放蜂,他已有蜂群500多高箱,年产蜂蜜近10吨,产值超过80万元。2012年还成立了永安市创业之家,当年就带动发展7家农产品小微企业。去年5月,在三明率先成立养蜂协会,目前,协会拥有6000多箱蜜蜂,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带动200多名会员增收致富。
 
聂书宁不忘初心,充分发挥会员优势,为残疾人免费养蜂培训,首批帮扶26名残疾人认养260群蜜蜂,提供实地调查、布置送蜂、配送工具、养蜂技术后期跟踪等服务,形成“协会+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和“传授+帮助+兼顾”技术服务的精准扶贫模式,切实帮扶贫困户实现共同致富。他先后荣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养蜂,只是事业的一部分。”聂书宁说,从采蜜到生产花粉、蜂王浆,再到蜂蜜保健品、化妆品,一个立体养殖,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开发的生态经营农场,才是他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