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张张透明的薄粉皮,是俺村家家户户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近日,在安徽界首市新马集镇陈庄村村民陈连加家中。院子里一口大铁锅正冒着热气,老陈一手拿勺一手持旋,随着他手里的勺子一起一落,倒进旋子里的淀粉糊便均匀散开,随即被放进热水锅内煮透,瞬间,一张晶莹剔透的粉皮成形了。接着,经过起皮、拔水、贴帘凉晒三道工序,一张粉皮就制成了。整个制作工序动作连贯、流畅,像是在加工一件艺术品。
每到后秋初冬时节,陈庄村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成排竖满晾晒的粉皮,院里是热气腾腾的大锅,全家人都忙着加工手工粉皮。村民陈辉介绍说,听庄里老辈人说,陈庄村手工制作粉皮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
粉皮制作工艺简单,一口大锅,一块案板,一个煮烫容器,几口大缸,用农作物秸秆做成的几十个或数百个晒垫,加上制作原料,便整全了所有的制作硬件。陈连加告诉笔者,“庄里人有自己地里种红薯,自己加工成粉面,再制作成粉皮的,也有直接购买淀粉面制作的。 ”
“我们制作粉皮,除了用红薯淀粉外,另外一个原料就是水,其他任何东西都不添加,保证纯天然。 ”陈连加的妻子陈贞告诉笔者,陈庄的粉皮吃起来既筋道又营养,销售不成问题。
加工粉皮的经济效益不错。陈连加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旋子一勺红粉浆,需2两干淀粉面,一斤干淀粉面能做成9两多粉皮。目前,红薯淀粉面每斤约4元,而粉皮每斤可卖到约8元,除去成本,每斤能赚到3元。他和妻子儿子每天能加工100多斤,每年能赚10多万元。要是用自家种植的红薯加工,经济效益会更高。
据了解,新马集当地有一个习惯,逢年过节时,群众相互不问你杀多少鸡买多少肉,只问你买了多少粉皮。村里人进城走亲戚,若能带上纯手工加工的粉皮,要比送去鱼肉更受欢迎。
据新马集宣传委员荣云飞介绍,前几年,陈庄村加工粉皮主要是群众为打发农闲时间当“零活”来干,自家种几亩红芋磨粉,秋后开始做粉皮,只为挣几个零花钱。近两年,镇里加大扶持力度,在原料购进、加工制作、粉皮质量、市场销售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确保了粉皮的质量和市场收益,使陈庄粉皮成为豫皖两省远近闻名的土特产。而且,个别户加工引进了粉皮加工机械,可以常年从事粉皮生产。
在村民陈辉家的晾晒场,笔者看到一块一亩见方的场地摆满了晾板。陈辉介绍说,“做粉皮,活儿虽然累点,但对俺来说是一条致富好门路。”今年32岁的陈辉看好加工粉皮的市场前景,2014年10月从山东购进粉皮加工机,注册了商标,还请来四五位工人常年加工粉皮,每天能加工800多斤粉皮,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目前,陈庄村有50多户村民常年制作粉皮,加工粉皮已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年销售粉皮近60万斤,纯利润100多万元。
“现在,新马集镇每年有近1500亩的红薯种植面积,年产红薯600多万斤。 ”新马集镇长胡锋告诉笔者,红薯加工成粉面后,当地群众有旋粉皮、加工粉丝的习惯。粉皮以陈庄村的最佳,粉丝以老王寨的出名。目前,全镇从事粉皮、粉丝加工的农户有60多户,每年加工量100多万斤,整个生产过程土法制作、手工生产,尤其粉皮以“晶莹透亮、口感细腻”而著称。
“下一步,镇里要在推进粉皮、粉丝加工产业化、品牌化上做文章。 ”胡锋表示,目前镇政府已谋划由一家较大的粉皮加工户牵头成立合作社,并予以前期扶持,以推动新马集镇的粉皮、粉丝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安徽日报农村报 陈振强)
热门信息
阅读 (17655)
1 2017年农村加工什么不愁销路 九个加工项目推荐阅读 (6962)
2 秸秆加工秸秆煤,省钱又环保,每天净赚4000元!阅读 (6406)
3 竹子加工成什么好卖钱?介绍几个竹子加工项目阅读 (4127)
4 农村开小工厂 什么加工项目比较好赚钱?阅读 (4035)
5 鸡粪赚钱项目:鸡粪变废为宝利润高达5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