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养致富网

山东淄博中郝峪:农家乐 乐农家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突如其来的降温让人们重新穿上冬装。早上9点刚过,500多名游客让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顿时沸腾起来。村支书赵东强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中郝峪,这个只有113户、361人的偏僻山村,去年接待游客13万人,旅游收入21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由2005年的2000元,破天荒达到了3万元。

协同作战,村民人人是股东

2月4日,立春。出生才两个月的张新悦由妈妈抱着,睡梦中就领到了4000元分红,成为村里年纪最小的股东。领了19万元分红的张新悦父母告诉记者,孩子是“干股”(村里老弱病残幼如无资产就是干股),村里最多的能分40多万元。

12年前,因为贫穷、闭塞,中郝峪村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2003年,再次被“走投无路”的乡亲们选为村主任的赵东强卖掉了红红火火的企业,回到这个破败贫穷的山村。他敏锐地察觉到近郊的农家乐旅游肯定会火。可他把建议跟村两委一说,居然没有一个人同意。“这个穷样子,连村民自己都不愿意待,城里人缺心眼啊会来这里花钱?”

没办法,赵东强只好动员亲戚朋友,自己“借钱”给他们。出于对赵东强的信任,有5户村民重新收拾了住房,搞起了农家乐。尽管档次低,服务也不是很好,但是,一年下来,收入依然让人大吃一惊,这5户村民很痛快地还了钱。

很快又有20多户村民加入了农家乐队伍。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各自为战,导致服务项目单一雷同,互相压价恶性竞争,让好不容易才有点名堂的乡村旅游陷入困境。

单打独斗永远成不了大气候。赵东强让村民把山林、树木、土地、房屋等作价入股,成立专门的旅游公司,搞起了“高大上”的农家乐旅游。

2011年秋天,“幽幽谷旅游开发公司”正式成立。1000万元的股本中,村集体的资产(如水库塘坝土地)加上中郝峪的品牌占15%,113户村民的资产占85%,村里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既有了可靠保证,还能让乡亲们有了源源不断的分红。

现在,中郝峪的农家乐各司其职又紧密合作。二妗子馍馍房、秀才盒子、馋嘴猴子的炸货、马大娘豆腐坊等8家特色小店既可各自为战,让游客品尝、制作不同风味的小吃,也可以协同作战,每家出一两个菜,就是一桌乡村味浓郁的“农家风味大餐”。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

“乡村旅游是个新事物,一定要由专业的团队来打造、推介,负责整个旅游公司的具体业务。”赵东强说。

村里招聘了27个大学生,专门负责乡村旅游。村两委负责环境维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村规民约制定,建立并承担起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责,不干预公司具体经营。

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的蒋于倩是个德州姑娘,专业是广告学,毕业后曾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过两年企划。4月2日早晨见到记者时,她正在忙忙碌碌地准备迎接今年第一波“游客大潮”。

这个平均年龄仅为25岁的团队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互联网,用动漫、各种比赛来推介中郝峪的农家乐,同时,迎合80后、90后需求,建设了青年旅社、开心农场、拓展训练、亲子游等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项目,让“到中郝峪来体验农家生活、体味乡土气息和乡愁”成为淄博乃至周边城市市民的风尚。

因地制宜,避免一拥而上

中郝峪火了,而且有越来越火的迹象。于是,一家大公司来洽谈收购股份。“狡猾”的赵东强就借机探底细,提出1.5亿元的“天价”,谁知对方还价8000万元。这消息让部分村民心动不已:“每户一下子能分几百万啊!”

是养鸡下蛋还是宰鸡吃肉?乡亲们算了个长远账,最后异口同声回复:“不卖摇钱树!”

池上镇党委书记李信忠告诉记者,看到中郝峪火箭般致富,其他40多个村也跃跃欲试。但镇党委经过反复调研,还是只挑选了10个村。

“不管干啥,都要因地制宜。”李信忠说,资本进山、市民进山、文化进山不仅让游客有了舒心诗意的体验,还让一直窝在山里的农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中郝峪的模式非常值得推广复制,但小小的池上镇容纳不了如此多的农家乐,一拥而上的结果往往是供给过剩导致纷纷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