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所,栽桑就是为了养蚕,而重庆黔江的粟海艳用桑叶加工桑叶茶。
秋天,养蚕结束了,但桑树上还长有许多桑叶,怎么把这些桑叶也利用起来呢?——粟海艳脑子里挥之不去的这个问题,促使她着手进行了探索和改变。
10亩桑田发展到260亩
2005年春,黔江区濯水镇双龙村村民粟海艳,开始了她的栽桑养蚕生涯。
当年,她种植了10亩桑园,收获蚕茧6担,实现收入4000多元。
初尝甜头的她,稳扎稳打,逐步扩张,在蚕桑事业上大干一场。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到2015年,粟海艳的桑园面积从最初的10亩发展到260亩,蚕茧产量从最初的6担发展到172担,产业收入从最初的4000元增长到32万元。
脑洞一开辟出新天地
有一年秋天,养蚕结束后,粟海艳看到桑树上还长有许多桑叶,思量着:除了养蚕,桑叶还能干什么呢?
经过多方查找,她在网上发现,桑叶还可以做成茶饮品。
粟海艳心动了,决定试一试。
2014年秋,粟海艳在桑园采摘了几十斤桑叶,与丈夫周文忠一起,在自家锅里进行炒制。虽然结果不算理想,但泡出来的味道还不错,为粟海艳增强了进一步探索的信心。
2015年10月,为了找到专业的加工方法,粟海艳在桑园采摘了800多斤桑叶,和丈夫一起开车到湖北利川产茶区,找师傅帮忙加工。
经专业师傅加工出来的桑叶茶,味道甜醇可口,外形与本地茶并无两样。通过专业师傅的指点,夫妻俩学到了全套加工技术。
桑叶茶产业前途光明
桑叶茶运回后,粟海艳与丈夫请来区科协、区供销社的专家品尝和鉴定,大家一致认为产品不错,开发桑叶茶产品有前途,鼓励她大胆尝试。于是,她开始了桑叶茶的制造。
为扩大桑叶茶的影响,粟海艳与丈夫在网上发布信息,向全国征集桑叶茶商标。在众多应征的商标中,粟海艳选定了“恩道来”商标品牌。“恩即感恩,道即茶道,来即养生与健康。”粟海艳说,她征集的这个商标,目前正在工商部门申报办理注册登记事宜。
在抓好种桑养蚕的同时,粟海艳准备开办一个桑叶茶加工厂。
“目前,我们正在筹建厂房,桑叶茶加工机械已基本联系好了。”粟海艳说,她准备投资40万元,建两套标准化加工流水线,将在今年春季建成投产。
粟海艳介绍,每年养蚕结束后,每亩可采制茶桑叶100多斤,加上每年春季桑园疏芽出来的桑芽,每亩桑园就可增加附加值200多元。
濯水镇现有桑园5000亩,除蚕农应有的养蚕收入外,还可增加附加值100多万元,如果产业做大了,全区11万亩桑园就可增加附加值2200万元。
“不仅养蚕结束后的桑叶可做成普通桑叶茶,春季从桑园疏下来的桑芽,也可做成高档桑叶茶,把这些桑园中的‘废料’利用起来,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粟海艳踌躇满志地说。
热门信息
阅读 (9871)
1 山东汶上:蟋蟀唱响农民致富曲 抓蟋蟀一年赚3万阅读 (7358)
2 推荐五个适合农村的创业项目阅读 (6987)
3 安徽界首牛灵:小蚯蚓带来大效益阅读 (6893)
4 黑龙江哈尔滨“花生王”王金龙种花生年赚75万元阅读 (6438)
5 致富经牛粪养蚯蚓安徽阜阳牛灵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