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去年,水产市场波诡云谲,让不少养殖户看花了眼。眼下又到一年鱼苗投放季,收缩与扩张成了伤透脑筋的问题。 重庆市云阳县新渔翁温定军从事渔业20多年,从10亩鱼塘起步到2000亩生态鱼场,从网箱养鱼到建环境友好型鱼塘,从农民个体户到市级龙头企业他华丽蝶变
去年,水产市场波诡云谲,让不少养殖户看花了眼。眼下又到一年鱼苗投放季,“收缩”与“扩张”成了伤透脑筋的问题。
重庆市云阳县“新渔翁”温定军从事渔业20多年,从10亩鱼塘起步到2000亩生态鱼场,从网箱养鱼到建环境友好型鱼塘,从农民个体户到市级龙头企业……他华丽蝶变的背后,蕴藏着满满的水产养殖经。
依山而建的仿原生态微流水鱼塘
环保倒逼 抢抓“上岸”机遇
日前,在云阳县高阳镇渔公农业开发公司生态鱼场,记者看见,数十口鱼塘巧妙利用山涧流水,模仿原生态,依山而筑,科学划分产卵池、种苗池、育壮池、高产池等,各类鱼儿水中游弋、鳞光闪闪,一片生机勃勃。
“这是利用微流水养殖技术,建设的现代环境友好型鱼塘,这是我们的鱼肉质细嫩的诀窍所在。”公司董事长温定军介绍。
温定军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高中毕业后,先后在钟表修理、摩托车维修、李干加工、养猪场等行业摸爬滚打,积累了较丰富的创业经验。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地高阳种鱼场濒临破产。自幼在长江边长大、喜欢抓鱼摸虾的他打定“靠水吃水”的主意,买下该鱼场,从10亩鱼塘起步,开启水产养殖事业。
后三峡水库蓄水,鱼场被淹,温定军就在江边网箱养鱼。不久,政府为保护库区水质,取缔了网箱养鱼。
“拆除网箱,让渔民‘上岸’,表面上断了我们的生活来源,刚开始有不少人想不通,但我觉得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空间。”温定军回忆,在县农委组织的一次养鱼培训课上,西南大学一位教授提出的“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让他茅塞顿开。
于是,他率先撤除江中网箱和鱼具,在专家指导下,到高阳镇青树村山沟,模仿自然生态,建起了环境友好型生态鱼塘。
温定军(右)正在修补渔网
农旅融合 深挖鱼塘生产潜力
温定军的鱼塘引入山涧无污染流水,增加了水的溶氧量,不仅有利于鱼的生长繁育,微流水生态养殖技术还提高了鱼的活动量。虽其生长速度不及网箱鱼,但肉质水平却比网箱鱼大幅提高,几乎达到野生鱼标准。
为此,他成立云阳渔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洞溪河鱼”商标,进行品牌化营销。同时,利用养鱼赚到的钱,在鱼塘旁边,建起农家乐和垂钓山庄,实行农旅融合发展,每年还定期举办渝东北钓鱼大赛等,从而综合运用了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现代渔业管理的多种措施,实现了池塘精养高产,再把生产、生态、旅游、休闲、科普等融为一体,强力挖掘出鱼塘的生产潜力。
“去年,鱼市整体低迷,我养的鱼却供不应求,每斤比市场价高0.5元,公司把基地拓展到平安、高阳、养鹿三镇,鱼塘总面积发展到2000多亩,年产商品鱼约200万斤,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年产鱼苗1.2亿尾,实现产值200多万元;农家乐、垂钓山庄营业收入近300万元。公司总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温定军说。
科技助农 打造库区渔业品牌
“水产养殖要做大做强,科技创新是动力,生态环保是基础,品牌和质量是保障。”温定军这样总结其养殖经。
在20年多年的水产养殖生涯中,他的基地鱼类品种一直以“四大家鱼”为主,因大宗鱼市场刚性需求旺,能保障公司基本运营和盈利。但他丝毫没放松对养殖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如成功攻克长江大口鲶鱼人工高产养殖技术、高密度鱼塘养殖技术等,其中高密度鱼塘养殖技术已实现1平方米水面积产出200斤鱼的高效产能。
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由西南大学教授、沿海养殖专家共6人组成科研小组,进驻鱼场研发了半年。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咸水虾,重庆市场冰冻虾售价高达40—50元/斤,市场效益非常可观。只是这种虾生活在咸水中,重庆一直无法产地化。现专家通过驯化,已初步让它适应了淡水生活,预计今年下半年,该公司首批地产南美白对虾将上市。
“这很可能是公司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温定军信心满满地说,公司虽已是市级龙头企业,他个人也已获得市级劳动模范、市级“水产尖兵”等殊荣,但他的目标是打造库区第一渔业品牌,铸就一条渔业生态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