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虽然今年国家大幅调降粳稻最低收购价,但与杂交稻的相比,种植常规粳稻依然保持一定的种植优势,比较效益仍略高于杂交籼稻。 单产保持稳定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张埂村的袁常青今年种了150亩粳稻。他告诉记者,今年部分粳稻田草害比较严重,但在粳稻生长
虽然今年国家大幅调降粳稻最低收购价,但与杂交稻的相比,种植常规粳稻依然保持一定的种植优势,比较效益仍略高于杂交籼稻。
单产保持稳定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张埂村的袁常青今年种了150亩粳稻。他告诉记者,今年部分粳稻田草害比较严重,但在粳稻生长季节气候还算适宜,平均亩产可以稳定在1300—1400斤(机口稻)。与袁常青一样,庐江县泥河镇大岭村汪群也是当地粳稻种植大户,他本季种植了240亩晚粳稻,“今年我的粳稻田虫害比较严重。 ”他对记者说,由于自己病虫害防治还是基本到位的,平均亩产也可以达到1300斤左右(机口稻)。
安庆市农委种植业局总农艺师陈再高告诉记者,该市粳糯稻种植面积在110万亩左右,其中晚粳稻种植面积约22—25万亩。预计该市粳稻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粮油站纪根学站长对记者说,该市单粳稻和晚粳稻种植面积约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贵池区和东至县。预计平均亩产550公斤,比去年增收5%以上。宣城市农委种植业局总农艺师张春平向记者介绍,当地单粳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郎溪县和宣城市,本季单粳稻种植面积约50万亩。今年夏季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在地粳稻影响并不是很大,同时光照和雨水条件也还是不错的,当地农户粳稻单产普遍好于去年。
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目前全省双季晚稻处于成熟期,已收割20%左右,大面积收割预计在11月下旬,比去年收获时间提前5天左右。据对全省6个双季晚稻监测县监测发现,平均亩有效穗数23.7万,每穗总粒数104.5粒,结实率88.6%,千粒重25.6克。理论亩产562.7公斤,八五折后亩产478.3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每亩增产34.4公斤,增幅7.8%。
收购价格低于去年
随着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启动,粳稻市场收购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收购价格虽然比去年同期大幅下调,但当前市场行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截至本月15日,我省全社会累计收购粳稻17.6738万吨,国有粮食企业粳稻收购量5.6695万吨,其中粮食部门最低价收购粳稻2.1072万吨。省粮食部门预计,今年我省秋粮托市收购量70亿斤左右,仓容总体可满足秋粮收购需要。由于库点及仓容分布不均衡,局部可能存在缺口,主要集中在六安、滁州等地区的少数重点县区。
记者从安徽省物价局了解到,11月5—11日期间,我省三等晚粳稻市场收购价格132元/百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其市场收购价格回落了16元/百斤。芜湖县粳稻市场收购已于本月5日全面启动,当地粮食经纪人粳稻收购价格115元左右/50公斤、民营粮食加工企业123元左右/50公斤,均低于去年同期收购价。
种植收益略具优势
袁常青算了一笔账,他种植粳稻每亩投入1103元,以粳稻平均单产1150斤(含水率14.5%)和当前市场销售价格120元/百斤计算,每亩产值1380元。扣除各项投入,每亩毛收入277元。
来自省物价局的调查显示,去年我省农户晚籼稻和粳稻的每亩净利润分别是59.79元和254.22元,农户粳稻净收入比晚籼稻要高出194.43元/亩。由于今年粳稻托市收购价格下调幅度远大于中晚籼稻,与去年相比,农户种植粳稻和中晚籼稻的收益差距有所缩减,但粳稻继续相对保持微幅的种植优势。袁常青本季还种植了50亩单季杂交稻,在种植投入相差无几的情形下,每亩粳稻比单季杂交稻依然增收100元左右。源自安徽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