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玉米皮、废宣纸……经过巧手加工,魔术般变为精美的工艺画。家住天津市津南区69岁的市民王天庆有这样一手“变废为宝”的绝活,其作品以独特的“绿色原生态”而备受人们喜爱。
麦秸秆能作画
走进王天庆家中,首先被墙上一幅幅工艺画所吸引,《龙凤呈祥》、《九如图》、《飞天》……令人惊奇的是,制成这些艺术品的原料,是昔日只能用于沤肥、烧火的麦秆。
“一幅秸秆画,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选择适合的麦秸秆材料,作画前,要将材料提前蒸上一段时间、使它变柔软,然后把秸秆劈开、晾晒、接着用刀片将里层的膜刮掉,将麦秆皮粘在硬纸板上,然后就可以根据需要的形状,剪贴作画了。”王天庆介绍说。
“制作过程中很多细节最耗精力,比如孔雀、鸡、鸟的羽毛都是一点一点剪出来,然后一小撮一小撮粘上去的。”王天庆边说便向记者演示,只见处理过的麦秆皮被剪成不到一厘米的小段,然后用剪刀快速剪成流苏状,然后一点一点拼接成所需要的形状。据王天庆介绍,通常完成一幅大型作品,需十几天的时间。
创新工艺制“3D”鼓楼
王天庆向记者展示了一副《龙凤呈祥》,远远看去,一龙一凤栩栩如生,立体感十足。“为了让作品更生动一些,我用废报纸制成纸浆,填充在秸秆里面,龙、凤、牡丹都用秸秆一层层粘贴,更富立体感,这幅作品前后用了一个多月才完成。”
在王天庆的作品中,既有小至手掌大小的十二生肖,也有大到十几米长的画卷;既有古香古色的中国画,也有童趣十足的卡通形象。其中融入了剪纸、烙画等多种技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
说着,王天庆又拿出一件用麦秸秆制成的“3D”版立体鼓楼,“微缩版”模型惟妙惟肖,津味儿十足,王天庆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立体作品,他还先后制作了滕王阁、黄鹤楼等多件,在他的带动下,老伴儿、儿子都加入到创作秸秆画的队伍中。
废弃材料“变废为宝”
除了麦秸秆,玉米皮、废宣纸也是王天庆用来作画的材料,“原先做秸秆画就是出于爱好,我家离菜市场挺近,我看到废弃的玉米皮,觉得扔了怪可惜的,我就想何不用来作画,既环保、又节约一举多得。”
热门信息
阅读 (17655)
1 2017年农村加工什么不愁销路 九个加工项目推荐阅读 (6962)
2 秸秆加工秸秆煤,省钱又环保,每天净赚4000元!阅读 (6406)
3 竹子加工成什么好卖钱?介绍几个竹子加工项目阅读 (4127)
4 农村开小工厂 什么加工项目比较好赚钱?阅读 (4035)
5 鸡粪赚钱项目:鸡粪变废为宝利润高达5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