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不用出家门,生意就做成了。真没想到,现在牡丹生意还能这样做!作为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皇镇乡王桥村牡丹产业的带头人,王本爱深有感触地说。 在王桥村,说到牡丹产业,不得不提村党支部书记王本爱。上世纪80年代末,20多岁的王本爱借遍所有亲戚,筹集了几千元
“不用出家门,生意就做成了。真没想到,现在牡丹生意还能这样做!”作为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皇镇乡王桥村牡丹产业的带头人,王本爱深有感触地说。
在王桥村,说到牡丹产业,不得不提村党支部书记王本爱。上世纪80年代末,20多岁的王本爱借遍所有亲戚,筹集了几千元钱开始跑牡丹生意,成了村里第一个做牡丹生意的人。后来在他的带动下,又有不少人跟着干了起来。王本爱介绍,那时候,他们还是漫无目的地在全国各地转,看到什么地方搞开发,就找当地主管部门谈,一年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跑生意的路上,尝尽了酸甜苦辣。
“前年,乡领导找到我,动员我通过互联网‘跑’生意。说实话,开始我心里直犯嘀咕。”提起最初接触互联网,王本爱坦言对这种方法并没有信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花费几千元建了网站,又在百度、搜狐等搜索网站上做推广。让他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天,就有生意上门了。
王本爱记得很清楚,一家天津市的客户通过网站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了他,为一处新建的公园种植牡丹。不到一个月,工程完成验收,几十万元的货款打进了他的账户。“以前到处跑的时候,不光生意不好找,光要账都得跑好几趟!”王本爱说,这次经历让他改变了对电商的看法,他的亲身经历也促使村里其他人效仿。现在从事牡丹产业的人虽然也经常外出,但不再是外出跑生意,而是去客户那里进行技术指导。
“这个村200多户人家,光网站就开了50多家,产品还卖到了国外,现在正在申报电商专业村。”在王桥村包村的皇镇乡农技站工作人员张先利介绍,牡丹产业已然成为这个村的支柱产业,去年的销售额将近4000万元。而在往年,销售额仅在200万元左右。
“村民从事电商,没想到对创业、扶贫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王本爱兴奋地说,现在村里从事电商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中有不少是以前在外闯荡、回家后从事牡丹销售。王东方是一名“90后”,一年前他还像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外漂泊。去年年初,他看到村里通过电商做牡丹生意风生水起,也回到家里创业。仅仅过了几个月,一笔大生意就“找上了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农场和他联系,最终做成了1000亩油用牡丹、50亩观赏牡丹的单子,销售额180多万元。
销售量的激增,出货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又间接带动了扶贫事业的进程。据张先利介绍,村委会和商户签订了协议,约定商户需要劳动力时,优先使用王桥村及周边村庄的贫困户。两年来,王桥村的牡丹生意又促成了王桥及周边村庄百余户贫困户脱贫。